近日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被曝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此前美国议员曾要求出口的高端芯片必须自带"追踪定位"功能,而行业专家证实英伟达芯片已具备"远程关闭"能力。
为保护中国用户的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等三部重要法律,于7月31日紧急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对在华销售的H20人工智能芯片存在的后门漏洞进行技术说明并提交安全证明。
这是普通技术漏洞吗?还是植入芯片底层的系统性风险?
当美国议员公开鼓吹将芯片武器化,要求强制配备追踪功能时,英伟达技术“恰好”成熟,背后是什么鬼蜮心思不言而喻。
这起事件本质是数字时代的技术主权博弈。
芯片级后门远超软件漏洞的危险层级——它意味着硬件厂商可随时远程瘫痪算力系统,甚至窃取核心数据流。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已进入"硅基基础设施"控制权争夺阶段: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内置监控功能建立技术霸权,而中国依法约谈外企的举措,标志着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建立硬件安全审查体系。
而且,H20芯片本就是美方制裁下的"阉割版"产品,如今再曝安全缺陷,将加速国产算力芯片的替代进程,从这一点上看,国产替代从“备选项”升格为“必选项”为期不远了。
从华为昇腾到寒武纪,本土算力芯片的崛起已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构建自主可控数字基座的生死之战。
芯片后门事件的爆发,宣告纯粹依赖全球化供应链的时代已然终结。
科技发展到如今的程度,算力成为大国角力的新前线不容置疑了,每一块芯片都承载着超越商业的使命。
中国监管的雷霆行动,不仅是对一家企业的质询,更是向世界宣告:在数字疆域的主权问题上,没有模糊地带,只有寸土必争!
未来全球科技供应链或形成"安全"与"性能"双轨制:中国企业必须突破的不仅是制程工艺,更需建立从芯片架构到指令集的全栈可信技术生态。
新闻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评论:东针知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