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品设计:抄什么,不抄什么

 邮箱网  0条评论  5903次浏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17:31

分享到: 更多

或许刚入行做产品的时候,你也曾满怀激情梦想着做出一个完全创新的产品来改变世界。互联网行业中的产品抄袭之说一直以来都没有消停过,相信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被冠上抄袭的头衔。但入行时间久了以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的产品真的很难做到完全的创新,自己的产品在很多已有的产品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影子。概况起来,国内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人主要有三种境遇:

第一种是你所在的公司要做的产品本身就是抄袭的国外的产品,所以这个时候产品的架构已经确定了,而你能做的可能就是针对中国用户的习惯做一些本土化的改进;

第二种是你所做的产品其他公司已经有同类产品存在,产品需求的功能也已经摆在那了,在既定的轮廓下创新的空间不会太大;

第三种情况对很多产品人员来说应该是最理想的就是产品设计师全权掌握产品方向,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完全的话语权,完全依据自己的想法执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但是这种情况大多都只存在于创业公司中。

话虽这样说,但是因为每个产品人员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产品出来后还是会有些许不同,只是很多不同都是体现在细节上,如功能的位置、名称、文案等。

抄袭是可耻的,但是我们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抄袭的时候要有公正的判定。产品之间固然会有抄袭的行为,但是除了赤裸裸的抄袭之外,我更喜欢用借鉴来形容产品之间出现的共性。至于说具体借鉴什么,这个要跟产品本身的性质有关。我在这里尝试着对产品之间可以借鉴的地方进行归纳。

 

概念

我最近在做一个异常登录提醒的功能模块,这个功能在很多游戏厂商都已经存在,当玩家登录的账号IP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站会给予提醒,防止盗号。各个产品中该功能名称和作用都是一样的,所以当我们在设计这个功能的时候,模块的名称也并没有改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功能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已有产品的这个功能已经对玩家起到了教育意义。

而如果我们新创一个概念的话,很容易给用户造成困扰,不仅会增加教育用户的成本,而且如果用户不解的话就会损害用户体验。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产品人员对于是否抄袭不必太敏感,不可为避免抄袭而自创一些概念。

不只是功能的名称,对于上文我所提到的异常登录提醒功能背后的逻辑,相比较已有产品来说我们也没有太大改变。产品是分很多种类的,但是对于一些实用性的产品功能来说,例如邮箱验证,已经形成了一种流程规范,所以即便再设计也无大的改造空间。

虽是同类型产品,新浪微博和网易微博的主要功能名称都是一样的,三大功能的名称都为“发布”、“关注”、“转发”,但是腾讯微博却用了“广播”、“收听”和“转播”这三个概念,有其特别之处,但其实这些功能概念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概念名称无所谓,最主要的还是得让用户明白。产品设计中很难有绝对的道理,概念可沿用也不可沿用,这完全由产品设计者自己决定。

交互

很多移动终端产品上都有下拉页面刷新这个交互动作,这个交互起初是在Tweetro中出现,但时至今日这个产品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个交互却成为了移动产品中的经典之作。很多产品中,我们都会看到同样的操作,不仅如此,例如返回顶部、滑动翻页等,对于这些功能许多产品都有同样的交互。

交互更多的是体现在用户体验的层面,仅靠交互无法决定产品架构。还是拿移动产品中的刷新交互动作来说,面包旅行和新浪微博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产品,但那么两者的产品在移动终端上的刷新操作都是相同的。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产品的刷新操作都要一样(鲜果联播和新浪微博的刷新交互操作就不一样),只是当我们的产品功能需求一致,又处于相同的使用情景下,而自己也无法设计出更好的交互且已有产品中该功能的交互已经非常优秀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别人的设计。

展示形式和设计风格

除了产品的交互外,还要说的就是展示形式和设计风格的借鉴。Facebook独创了时光轴的设计,我们看到其它很多网站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也都借鉴了这种设计,国内的例子有爱乐活和QQ空间等。

Prinest的出现带火了瀑布流,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网站也都采用了瀑布流的这种形式,除了堆糖、花瓣这种图片类的网站外,一些科技博客的和美食网站的页面版式也借鉴了的这种瀑布流形式。可见一个新商业模式产品创造的展示形式不仅同类产品可以借鉴而且别的类型的网站也可以借鉴,只是可能需要根据内容特性做一些细节的改变而已。

产品的展示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页面内容的排版,一种是页面的风格。我们看到最近用高斯模糊的图片做背景的网站页面设计越来越流行,很多网站都在不同的页面中采用了这种设计,突显小清新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人们的审美观也在随之改变,而产品的设计风格也要引导或者迎合用户。当一种设计风格受用户欢迎后,大家彼此借鉴自然就让这种设计成为了一种流行。

产品机制和规则

产品中有些规则也是可以借鉴的。微博所发内容限制在140字,而除了微博产品外,豆瓣电影的短评同样也不能超过140字,在用户所发文字内容上跟微博采用同样的字数限制规则。很多产品中的一些奖励机制也都是相同的,例如用户上传真实头像或验证手机的奖励。这样的方式更多的是为了激励用户的活跃度而做的手段,各家产品都可以有。虽然不同的产品中存在同样的产品规则和机制,但是在不同的产品中用武之地却不同,这就意味着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说完了产品之间的借鉴,再来说说产品的差异化,借此来说明产品不抄袭也能生存,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面的改变从而做到不抄袭。

同为问答网站,但是知乎和百度知道的产品形态就有很大差异,虽说核心功能都是一致的,但是两者在用户关系以及功能的组织结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且展示形式也有很大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两者在用户定位和问答内容上的差异,致使受众的用户群不同。

同为商品导购网站,但是“逛”跟“美丽说”却不尽相同,虽然两者的产品形式上有些类似,但是逛是以主题形式聚集相关的精品内容,而美丽说则主要是依据商品的分类对内容进行重组。

同为视频网站,爱奇艺和优酷在视频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走UGC路线,一个走高清路线。对于以内容为主的网站来说,内容决定其定位。这两个对比,一个是内容源的差异,另一个则是内容组织形态的不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不同,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产品所找瞄准的用户的需求和产品所想突出的功能不同等等。

产品的结构是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连接,而功能分为核心功能和附属功能,不同的产品中我们也可能看到同样的功能,例如分享功能在很多网站中都存在,但是不同的产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又不一样。反过来说,如果产品方向一致,形式和功能上也极为类似,而且产品的架构也跟别家产品一样的话,那出来的产品自然就是抄袭别人的了,尽管可能你换了UI,但也避免不了抄袭的嫌疑。

在对产品规划的时候,产品的愿景可以是一样的,但是产品的路数却可以走差异化。产品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信息的组织形态,功能对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功能与功能之间的串联度,功能在产品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当然通常也都需要这些方面结合,所以说产品之间可以从很多方面寻找差异化。

总结

创新的精神值得鼓励,也应大力倡导,只是不可为创新而创新,而且有时候创新会受限于技术、硬件设备和时间成本等因素,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找到一个满足需求的最佳可行的实现途径。

其实对于产品而言,交互和展示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用户体验更加优良而已,两个方向完不同的产品在一些交互和某些功能点上也会有所相同。可以把产品想象成一个机械系统,系统的框架不可抄袭,但是系统的组装中却可以采用同样的配件。相信你也看得出来,我上文所说的可借鉴的内容都是很表象的东西,而且对于各项借鉴之处要有前提条件,适当有度。

用很多例子说明了产品之间差异化的地方,竞争是很残酷的,特别在寡头效应和先发优势都体现的尤为明显的互联网行业。不仅是为了产品的道德也为了避免竞争,所以在做产品前还是先想想自己产品相比较别人产品的优势吧!


 

标签:创新互联网思维设计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