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马云:2400万个信任

 邮箱网  0条评论  4393次浏览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21:33

分享到: 更多
1894年,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出版了一本后来很有影响的书——《中国人的性格》,书中提到,“中国人把不信任别人看成很自然的事。”100多年前的话,勾起不少人观照现实后的感慨:今天,我们真的失掉信任了吗?

近日,马云在卸任阿里巴巴[微博]集团CEO的演讲中说,“今天的中国,拥有信任,拥有相信。每天2400万笔淘宝的交易,意味着在中国有2400万个信任在流转着。”放在10年前,没有多少人相信,彼此陌生的人能够在网上买卖交易。10年后,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去年11月11日,淘宝网[微博]当日交易额达到191亿元,创下全球网购最高纪录。

这一“信任奇迹”,也许在一个熟人社会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它不仅具有商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更具有可圈可点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信任的坚守更令人动容。它表明了,在陌生人社会里,彼此不信任并非天然的流行,信任也可以有广泛的存在,无论人与人之间弥漫了多少犹疑的杂质,信任仍然是人们内心最美的呵护。

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社会里的信任就完美无缺。有“每天2400万个信任”在流转,也有网络欺诈的事情在发生。有诚实守信的大量存在,也有奶粉、慈善等遭受质疑。这正是社会转型期的现象,信任与怀疑、美好与丑恶、高尚与庸俗、希望与失望富有戏剧性地并存着。在这样的时期,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一种错误的两种表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从来不是真正理性的思维方式。面对纷繁多样的现实生活,不承认信任缺失,是自欺欺人,看不到信任存在,是庸人自扰。

面对一些社会失信现象,很多人批评不守诚信、破坏信任的行为。批评固然是一种力量,但如果在批评别人不守信时,自己却破坏信任,那么批评便沦为黑色幽默,力量早已遁于无形。信任的建树,往往不在于别人首先纠正不诚信的行为,而在于自己首先有信任的行动。我们在怀疑他人时,不妨扪心自问:我值得他人信任吗?我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害吗?哪怕常念叨防人之心不可无,也须时刻牢记害人之心不可有。像良心油条哥刘洪安那样,坚持用好油炸油条,是对食品安全诚信缺失的有力批评,也是维护社会信任的公民力量。说到底,唯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善诚信、增进信任,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网络上之所以有“每天2400万个信任”的产生,根本在于规则对信任的护佑。建树社会信任同样如是。但也要认识到,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有效运转,绝非一日之功。在这样的当口上,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守信行动,是托住社会信任的有力臂膀,能够引领社会产生信任的力量。反之,则是把社会推向“信任危机”的“肇事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

宋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静心想想,增进信任的过程何尝不是这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马云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