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商人之外 这个时代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邮箱网  0条评论  9199次浏览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47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2月30日消息,马云的身份可以用“复杂”来形容。除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头衔外,他还担任着数十家公司的董事或控股股东,其次在国际、国内多家高校、非营利机构任职,在商业、科教之外,他也在环保、慈善等领域拥有诸多头衔。


但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并被称之为“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在马云看来,自身和阿里的成长都是时代的奇迹:“过去四十年中,中国打开了市场,迎来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契机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了,全国各地也迎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契机。伴随时代变迁和中国命运发生的转折,人们的思想也在悄然改变。受学校老师的启蒙,十岁出头的马云便暗下决心,要学好英语。

他深知没有老师能像外教那样教自己,父母更不懂什么ABC,只得靠自学。于是,当马云攥着省吃俭用几个月攒下的6毛多钱来到商店,为的是,买下那台半导体收音机。“你要这个干嘛?”商店老板反问。“我要听英文广播,我要学英语。”彼时,马云的回答让老板瞠目结舌。

此后马云每天都会听英文广播,跟着广播念英文,如此学习了一两年。但他意识到,光听收音机是学不好英语的,必须大胆地去找老外对话才行。

1980年的一天,一支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团来到杭州,莫利一家也在其中。“你好,我叫马云。我刚刚开始学英语,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在西子湖畔痴迷于英语学习的16岁少年马云,就这样偶然结识了来自澳洲的退休电气工程师肯·莫利及他的儿子戴维·莫利。

“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碰面。”戴维多年后回忆与马云相识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莫利一家游玩杭州期间,马云每天都来找戴维玩,两个异国同龄人之间产生了一种不期而遇的友情,俩人发展成了笔友。

实际上,莫利一家也未曾料想,他们与马云之间的情谊可历尽绵长,而这个不起眼的中国男孩,竟会在今后创造出令全球瞩目的奇迹。那个由一个美国游客帮起的英文名“Jack Ma”,竟在日后闻名世界。

马云经历过两次高考失利,直到1984年第三次应考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了英语系的一名学生,还被成功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及杭州市学联主席。

就在与莫利家人维持信件往来五年后,1985年,肯·莫利邀请马云来澳洲的家里做客。这让从来没有出过国的21岁大学生马云,第一次有了踏出国门的想法。

在肯的鼓励下,马云前往北京,在地下旅馆住了一周时间,提交了7次签证申请都不幸遭拒。为了促成马云前往澳洲,肯也做了大量工作,他去了纽卡斯尔市政府,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电报说明情况。这才让马云第8次提交签证申请后得以顺利。

马云十分感慨年轻时期赴澳的那段时光,不仅让他深刻感受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彻底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澳大利亚之旅真正地改变了我,是我没法想象的改变。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是肯为我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

即便在32年后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时,马云仍旧坦言,“(1985年)在纽卡斯尔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回到中国,在那接下来的10年里,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并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芝麻开门”

在人生第一次出国看世界后,马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种子。

1988年,大学毕业后的马云选择站上三尺讲台,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就在他任教期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去杭州的一家夜校兼职教英语。据马云后来介绍,不少在夜校是名义上学生的人,后来成为了他最早期的追随者,甚至还有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成为马云合作伙伴的人。

1994年,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兼职创业,成立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主营业务是帮人做翻译。

尽管翻译社经营有困难,但“英语好”让马云远近闻名。1995年,31岁的他受浙江省相关部门委托,前往美国去解决一起涉外合同纠纷。

这次美国之行让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西雅图的朋友通过计算机向马云介绍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搜索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当马云怀着好奇心在搜索框里键入英文单词“beer”后,页面刷新显示出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地的啤酒,并没有来自中国的;随后他又输入了“China”一词,却惊讶地发现“强大且神奇”的互联网上竟然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信息。

这一结果在让马云震撼的同时,更让他看到了机遇——帮助中国企业在网上寻找出口渠道。回国后,马云果断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投入7000元,又从亲戚朋友处凑来了两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主打产品就是“中国黄页(china-page)”,通过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从而向全世界发布或展示。这成为了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即后来阿里巴巴业务的起源。

为进一步推广中国黄页,马云曾奔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会去到没有互联网的城市,即使被质疑、被泼冷水,其1996年的营业额竟能达到700万!正是在这一年,互联网的春风正吹遍中国神州大地。

然而令马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恰逢香港回归,中国黄页却因资产和实力悬殊,而被杭州电信收购,这既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第一起并购交易,更宣告着马云的首次创业失败了,这一年他33岁。

此后,在外经贸部邀请下,马云前去参与开发官方网站,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信互联网将改变一切的他,有了一个更为成熟的B2B思路——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1964年9月10日出生的马云,不曾想生日这天会被确定为教师节。更难想象在他35岁生日这天,他会再次创业,在杭州西郊湖畔花园小区,一套还没有装修的民宅中,创立了阿里巴巴。而包括马云在内的18罗汉,用50万元钱的创业故事,成为了中国当代商业史上最值得记录的一笔。

回看1999年时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新浪、搜狐和网易都已各居一隅,自立山头。刚起步的阿里巴巴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打开一扇机会之门。“公司之所以取名阿里巴巴,是被'芝麻开门'的寓意迷住了。”马云坦言。

商业版图

马云选贤用人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或许是少年时受金庸小说影响,他给自己取了花名——风清扬,源自《笑傲江湖》。

熟悉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拥有强势文化的公司,“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既是阿里始终坚持的发展愿景,也成为每个阿里人心里的宗旨。“很多人刚进入阿里巴巴,觉得我们的价值观、使命感,比较虚。但只要马云在一天,这就是一个天条。”马云最不能容忍的是,背叛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阿里的企业使命中,注定了不能仅仅围绕B端中小企业,还要延伸至以人为主的C端客群,于是2003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淘宝网,开始进入面向C端消费者电子商务市场。

淘宝上线后,随即便与巨头eBay展开较量。不过,区别于eBay在中国的僵硬化和低效率模式发展,马云则巧妙地采用了更灵活的打法:对商户进驻实行免费策略,为解决交易中的信任问题,还于2004年创建了支付宝,如此双管齐下,让淘宝在短期内吸引了大批商户和消费者涌入。

在淘宝上线前,还拥有超90%市占率的eBay,短短两年时间后,不得不接受淘宝份额飞跃接近60%的事实,其市场进一步被侵蚀,最终于2006年无奈退出中国市场。

与eBay的“世纪之战”,不仅成为马云创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阿里巴巴而言也影响深远。

这次对垒让阿里巴巴得以步入世界舞台,并引起一些资本巨头的瞩目。加之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更让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熠熠生辉。

从专注获取商品信息,到创建淘宝占据C端消费市场,再到天猫的诞生进一步巩固阿里巴巴在B2C市场的主导地位,马云的商业版图也在进一步扩大边界,支付宝的开辟,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为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菜鸟的物流网络构建,更让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生态雏形更加完善。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美股史上最大IPO。这也让阿里巴巴真正成为了一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起舞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彼时,时代周刊在报道中还将马云称之为“疯狂的杰克”。

正如马云所言,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最大的价值不在利润和规模,而是能为世界及未来解决多少问题,创造多少价值。而上述惊人数字的背后,不仅印证着企业的成长,同时也见证着经济发展与消费模式的迭代变革。

当然,不同于创业早期单纯地渴盼自身企业价值,当阿里巴巴发展至今日的全球化业务体系时,马云也开始站在更开阔的视野上为中国、为中小企业鼓与呼。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拥有3亿中产阶级,未来5年内将超过5亿,他们对高质量的产品有旺盛的需求,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马云不止一次在国际事务活动中宣讲中国所代表的巨大机遇。

初心未改

“改革开放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要成为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推动者。”马云深知,这个时代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以家国利益为重,以未来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

2018年9月10日,马云54岁生日的这天一早,他对外发布了“交棒”通知——“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他要卸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担子,重新回到教师队伍中去。

“我进入商界完全是误打误撞,本来就想玩两年,没想到一搞搞了20年”,就在这一公开信发布的前五天,马云出席XIN公益大会的教育分论坛时便流露出归隐之意,“最后还是会回到当老师这一行,我能够得心应手”。

正如讲述马云早年创业故事的纪录片中所记录的,马云自豪地笑着说,“我教英语还是炉火纯青的。”

实际上,马云的“退休计划”酝酿了五载。从先后任命陆兆禧、张勇来履任阿里巴巴CEO,就能看出他在为阿里选拔合适的管理人才。而从侧面来看,无疑是在为自己铺垫一条“退休”路。

在阿里巴巴之外,值得马云去尝试的事情数不胜数。过去几年里,马云频频受邀出席高校演讲,每年的XIN公益大会、乡村教师表彰、湖畔讲课等,他也从不缺席。在他看来,教育、脱贫、环保、公益……都会是他未来更投入的事情。

即便时光荏苒,离开教育行业二十几载之后,马云对当老师,做教育仍有一股执念。2015年,他与多位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湖畔大学”,他出任校长。2017年,他又与阿里合伙人们一起创建了15年制的“云谷学校”,其中覆盖老人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实行全英式教学。

“大家知道我是闲不住的人,除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和为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外,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马云坦言,他曾将前半生投入于创业,带领着阿里巴巴征战全球,实现着自身财富价值的提升。而此后,他希望后半生可以反哺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从西子湖畔那个执拗于英语学习的籍籍无名的少年,再到如今怀揣“世界那么大,趁我还年轻,很多事想试试”的世界名人马云,是改革开放得以让他放眼看世界,是思想扭转催生着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标签:马云阿里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